资深咨询师技能:捕捉非语言信息,温和面质推进深度

2017-06-21 17:14:11598

作者简介:张鹤,1879计划北京二期班学员,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美国正面管教认证讲师,“名师伴行“专栏作者,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格式塔疗法专委会常委,青岛格式塔俱乐部发起人。本文根据微课内容整理而成。

 一、 加强练习,提升觉察

在咨询中,我们除了注意倾听来访者的语言,还要结合非语言行为所传递出的信息,这样可以全面了解来访者的心理活动和情绪情感,也能够更准确的给予反馈和支持。

非语言信息是右脑接收和处理问题的模式。包括面部表情、眼神接触、语气语调、身体姿势、手势等。

右脑不关心细节和秩序,只关心整体的场景,注重人际关系中的情感和体验。因此,非语言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咨询师是否能赢得来访者的信任,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。

比如咨询师一方面对来访者说:“我很理解你的感受”,然而身体却后倾,倚在椅子靠背上,甚至翘着二郎腿。这样就很难让来访者相信咨询师对他是真正理解和关注的。

刚开始,我在做咨询练习时,我作为来访者正在倾诉,坐在我对面的咨询师不停地点头,并不断回应“嗯”,让我有一种不太舒服的感觉,好像他在催促我赶快把话说完,也就是他反应得太多了。

所以在开始接案之前,我们需要做大量的咨询练习,去感受咨询的过程,自己做咨询师也做来访者。在角色互换过程中充分体验双方不同的互动带来不同的感受,在咨询的氛围内多浸泡,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感受和觉察,这对于新手咨询师来说是很宝贵的体验。

 二、 如何觉察非语言信息

身体语言是一种可以有效避开抗拒因素的方法,因为大部分时候它不受意识所控制,来访者通常无法觉察自己的身体语言所代表的意义,因此就比较无法因自我防卫而抗拒身体语言的出现。

其实,大部分语言在说出口前会被来访者小心监控。在咨询过程中,我发现很多的来访者都是在用脑说话,而不是用心感受。尤其是在咨询初期,咨访关系尚未稳固,他们会斟酌要说的话,很小心地选择要透露的信息,当然这么做也没有什么问题,只是会延长咨询历程。

因此,当身体语言绕过来访者的防御,很真实地呈现出一些信息的时候,是应该被咨询师充分重视的。在这方面,完形疗法的皮尔斯做出了很多贡献,他把对身体语言的重视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。

具体说来,躯体动作能透露出丰富的信息。比如对方的身体是放松还是紧张,坐姿、手臂、腿脚的位置,表达时的动作等等。

我们都知道,当对方双手抱在胸前,意味着抗拒或保持距离,这时候我们就不要继续说太多,因为说了也没有效果,对方根本就不想听。

这种情况下,可以很真诚地反馈:我看到你双手抱在胸前,好像不想再交谈下去了,能说说你的想法吗?

需要注意的是,做出这样的反馈,一定要真诚,不带有情绪,不要让对方感到你在指责,这时候,他也许会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。

有人在谈到关键问题时眼神是躲闪的、游离的;有人谈到某项任务时咬紧了嘴唇。我们都可以不带评判地客观地去呈现他的动作,比如“我看到和你谈到新任务的时候你咬紧了嘴唇,你心里在想什么?”

当咨询师这样表达时,来访者会有一种被关注的感觉,会愿意配合咨询师去探索。

 三、 对非语言信息的反馈和探索

当然,也不完全是这样。当咨访关系建立得不稳固时,或者有的来访者防御比较强,当他觉得被洞察时,就会抗拒。

比,有一次我带领团体,在结束前收集反馈时,一位成员就表示,当我问她:“我看到你在听到这个问题时皱起了眉头,能告诉我你正体验到的是什么吗?”

她说这个问题一方面让她有助于觉察自己的反应,另一方面也令她有一点点不舒服,觉得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洞察似的。

我顺着这个话题,邀请她来体验这种不舒服的感觉,觉得自己被洞察带来什么样的感受?她说生气。

我问她:“这让你想起了什么?”

她说想起了从小学到初中,妈妈一直不允许她写作业时关闭自己的房门,后来上了高中,妈妈还常常不敲门就进她房间,让她很生气。说到这儿,她眼泪流了下来。

 四、 如何关注来访者的情绪

除了语言、动作、表情,我们还要关注到来访者的情绪。

想要和对方建立连接最快的方式就是关注到他的情绪,感受对方是开心喜悦,还是生气难过。

有时候对方的情绪和行为并不一致,比如难过的时候却在笑着说话,这时,我们就需要拨开对方的表面行为,从内在去感受他的情绪。

比如,有一位夫妻关系不睦的来访者,在谈到被家暴时,却是笑着说的。这个不合时宜的笑容不应该被放过。

于是我说:“当你谈到他那样对你时我感到很难过,但我看到你是笑着说的,你是怎么看待你的这一反应的?”

她楞住了,沉默了好一会说:“我常常这样,我从来没想过是为什么,也许我是故作坚强,或者不想让别人看出我的不幸福吧。”

接下来,我们顺着话题往下讨论。

——“故作坚强,或者不幸福,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?”

——“意味着我很失败。”

——“当你面对失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?”

——“难过、痛苦,甚至觉得没脸见人。”

她说着,大颗的眼泪流了下来。

当我们指出来访者语言、动作或表情不一致或前后想法不一致的时候,会促进来访者自我觉察并内在聚焦,来访者了解自己在冲突中的角色后,通常会愿意做出改变。

五、 温和面质,推进深度

在我刚刚开始咨询的时候,我会尽量避免面质,我会担心让来访者生气、难堪或是引发我们之间的不愉快。

后来我重新定义了面质:是我请来访者帮助我了解,他的话语中、动作中、前后想法中不一致的地方……这并不是质疑,而是我想弄清楚的一种尝试。

我们并不是要去争执某些事情,而只是试着分享彼此不同的感受。这些做法并没有攻击性,也没有不友善,而是让来访者感到,我愿意去了解他们或者帮助他们去了解自己。

后来我发现这种面质非常有效果,无论是个案咨询还是团体当中,比方说,当我温和地对一位妈妈提到:“我听到你说对孩子比较温和,也愿意陪着他玩耍和读书,但是在刚才的角色扮演中,你一直在斜着身子、眼睛和孩子讲话,并且让人感觉是那么的高高在上,也很严肃。在生活中,不知你会更多地展现哪一面给孩子?”

结果这位妈妈说,我的确会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,当工作顺利时还好,如果不顺利就会经常这样和孩子讲话,这是我以前没有意识到的。

当我们在咨询过程中,通过看、听、反馈、感受,有意识地把对方的语言、躯体动作、表情和情绪等信息做一个整体的串联,就能对对方的现状和处境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,并非只是他的语言在参与咨询,而是整个人在参与咨询,这也是整体的方法,帮我们比较全面了解对方没有表达或表达不清晰的信息。

当我们把观察到的整体的信息向来访者反馈的时候,会把咨询推向更深的层次。

报名1879计划,请点击我要报名

实时了解1879信息,请关注1879公众号